歌声润校园 经典咏流传
——淮阴中学开明分校开展经典文学歌曲文艺汇演
诗意中国,源远流长。2021年3月10号下午,作为我校第12届语文节的重要活动之一——“经典咏流传”文艺汇演在体育馆隆重举行。初二年级全体师生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,穿越千古江山,一起传唱经典,品味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。
古人论诗有云: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融情于景,借景抒情,或随狂风,或随明月,飞向远方。由初二(4)班崔孙浩、朱忆晨、刘瑀凡、方思尹同学带来的《杨花落尽子规啼,很好的为这句诗论作了诠释。
中秋,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代表了中国人对于“团聚”的寄愿,而月的阴晴、月的圆缺,就正好契合人的情感。初二(9)班董沐文同学带来的《水调歌头》,让我们感受到人间最美好的时刻,莫过于亲友同赏皓月当空的美景。
在郑板桥的作品中,竹和石是分不开的。初二(6)班张圣洁、朱麒燃同学演唱的《竹石》充分展现了无石竹不挺,无竹石不青的独特意境。
《经典咏流传》是康震教授作词的一首曲,他与李白、杜甫“隔空合作”,把歌献给自己崇拜的诗人,赋予了沉睡千年的经典以鲜活的生命。初二(14)班的陈佳一同学的歌曲《经典咏流传》便将这份经典带到了现场。
《关雎》原本是一首短小的诗篇,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。初二(5)班陶阳同学将这首小诗融入歌曲,让大家领略了一种纯真美好的情感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初二(7)班侯开元、王书妍、孙映雪、潘幸仪同学带来的歌曲《少年强》彰显了“美哉,我中华少年,与天不老;壮哉,我中华少年,与国无疆的”少年气概。
水之清,鱼之乐,一块净土,一拍即合,天助之也,景助之也。由初二(18)班郑理同学带来的歌曲《小石潭记》通过轻快的曲调描绘出一幅鱼水相乐图,让人流连。
岁渐秋,冬将至,漂泊在外的游子思念故土情愫日趋强烈。由初二(17)班冯凯明、鲁子昱、王祖涵等同学带来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为大家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。
清城灯火,满街游人,火树银花,通宵歌舞。初二(3)班王天逸、张蔚文、孙紫涵同学带来的歌曲《青玉案•元夕》带领我们进入了盛世华章,赋予其新的内涵:中华民族苦苦追寻、探索和努力千百度,蓦然回首才发现,富强繁华的盛世已在灯火阑珊处!
镌刻好,每道眉间心上,画间透过思量,粘染了,墨色淌。这不仅是词,也是曲。初二(12)班赵祎祎、江永行、金丽月、鲁雨琦同学带来的歌曲《卷珠帘》让我们在玉环光转中,聆听时光的声音。
古人曰“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,嗜血的战士化身孤狼,无情却仗义,面色冷峻地切断绵延的情恨,因为他们心有执念,不负苍生不负天。初二(11)班夏文浩、汪昱锦同学用歌曲《踏山河》再一次唱响三国战士的热血豪迈之气。
低低细语诉不尽多少情思,初二(8)班张楚瑢同学带来的歌曲《枉凝眉》则向大家展示了古人缠绵古今的情思。
生活清贫,精神富有,何陋之有?初二(2)班曹介成、左艺灵、王宸烨、陈恺睿、张誉檬同学带来歌曲《陋室铭》向大家诉说了仁人志士所推崇的高风亮节。
小小的回文诗,清新淡雅,意境优美。初二(10)班程捷、陈欣贝同学带来的歌曲《题金山寺回文诗》,似绕梁三日,回旋不绝。
没有酒店,有茅店;没有菊花,有稻花;没有歌声,有蛙声。初二(16)班张天阳、孙艺航、张钦文、李琪萱同学带来的歌曲《西江月》中让大家领略了仕途失意的辛弃疾创造的一幅最美好的乡村夜行图。
独自登上山岗,望尽天涯,唱一句离骚别愁,吟一句报国春秋。屈原跳江离去但心有傲骨的后人依然在传唱,这便是初二(15)班唐靖博、相淮轩同学带来的歌曲《离骚》。(
有着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的李清照,用她的传神之笔作词,《如梦令》便是“天下称之”的不朽名篇。初二(1)班郝盈灵、王姝文、姜稀问等同学带来的歌曲《知否知否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语言美而不浮华,精而不晦涩,雅俗共赏。初二(13)班孙海凡、孙啸林、姚胤希、周子靖同学带来的歌曲《琵琶行》带领大家身临其境,细品琵琶语。
在此次的文艺汇演中,为了增加与台下同学的互动,让更多的同学走进诗词,现场还设计了随机抽取同学上台进行诗歌的上下联的有奖竞猜活动,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。
从金戈铁马到琴棋书画,从大漠孤烟到水墨江南,从忠肝义胆到千里婵娟。一首首诗词歌赋,让大家感受到了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。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,我们相信经典的文字,是有力量的,它将赐予华夏儿女坚实的翅膀,让我们飞得更高,飞得更远。
文:肖成蓉 图:石峰